信用卡欠款“停息挂账”套路满满

2023年11月21日09:28:00信用卡欠款“停息挂账”套路满满已关闭评论
POS机办理

信用卡欠款“停息挂账”套路满满

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。数据显示,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0.04亿元,环比增长14.35%,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.16%。在数值上,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再创新高,逼近千亿。

从市场方面来看,不少银行2022年财报数据均显示,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呈上升趋势。比如招商银行信用卡不良率1.77%,较2021年末上升0.12%;平安银行不良率2.68%,较2021年末上升0.57%;兴业银行不良率4.01%,较2021年末上升1.72%;邮储银行不良率1.5%,较2021年末上升0.2%。对此有分析认为这与信用卡行业资产质量整体承压,信用卡违约金额出现超预期增长有关,银行在信贷业务领域的经营压力增大。预计短期内,信用卡风险还将继续承压。

因此,信用卡逾期的人数很可能增长了,逾期的金额也很可能变多。而在这背后,一门“停息挂账”的生意正在兴起。

坏账市场的生意经

近期,移动支付网在社交平台、朋友圈等渠道发现,协商还款、信用卡逾期法律咨询、“停息挂账”等服务频频出现。除了社交领域,包括百度、360等搜索引擎渠道,类似的贴子也随处可见。此类信息还通常以“欠款人”视角,来现身说法,帖子或回答内容中夹杂了微信号等联系方式,引导其他信贷欠款人去咨询,进而办理相关服务。

所谓“停息挂账”,并非什么新鲜事物,它将信用卡已经产生逾期的群体定为目标客群,服务内容为受客户委托去和银行债务部门协商,比如将逾期金额产生的罚息进行一定减免、将剩余还款金额约定分期归还等等。但要提醒的是,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还请多多注意。

移动支付网主动添加了一家主打“停息挂账”服务的平台进行咨询,对方将其自身定位为“专注个人债务规划与重组领域的法务咨询平台”,宣称可为负债群体提供专业咨询、协商谈判、债务规划与重组、企业法律顾问等相关服务。通过协调金融机构和逾期债务人的矛盾关系,还能促进金融和谐。

平台销售人员通过微信等联系方式,向客户索要具体欠款机构(银行、网贷)、欠款期限、欠款金额、催收证明等等信息,然后开始按照欠款本金,粗略计算分期还款金额。客户确定方案后需要先付数百元“订金”,平台收到订金,表示将派出专业法务人员代替客户与金融机构协商。销售承诺“肯定能谈下来”,一切逾期欠款都“没有利息”,只需归还本金。

整个服务费用,将按照总委托债务的6%收取,在法务人员介入协商之后,就需要付“尾款”。比如总债务如有20万,服务费就高达12000元,收费不低。当然,对方也表示如果资金实在周转不开,也可以和法务人员“讲价”,可以先支付一部分或分期付款。如此一来,欠款人等同于换了个“债主”。

信用卡欠款“停息挂账”套路满满

除了“委托”办理,还有的平台可以提供“协助”服务,就是只远程提供沟通话术等指导协助,由欠款人自行和银行沟通。这种协助形式的服务,收费相对低一些。但无论如何,平台在这门“欠款生意经”中,都有赚头。

认清“停息挂账”

据移动支付网向部分银行了解,所谓“停息挂账”也确实存在,但具体能否办理需视情况而定。一般来说,“停息挂账”无法主动办理,要等持卡人发生实质逾期后,才会有专门的业务人员来联系商议。

通常情况下,“停息挂账”需要持卡人满足多个条件,比如遇到天灾等可不抗力因素或者重大变故但仍有还款意愿,然后由银行来确认欠款金额是否超出持卡人还款能力。其中具体的协商细节,可能还需要逾期持卡人去到网点咨询。

根据《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》相关规定,在特殊情况下,确认信用卡欠款金额超出持卡人还款能力、且持卡人仍有还款意愿的,发卡银行可与持卡人平等协商,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。可以肯定的是,与银行协商“停息挂账”的全过程都无需中介介入,也不需要什么“法律顾问”。

本质上,这些法律顾问平台就是在用户与银行间,打着“停息挂账”名号招摇过市的信息中介,与信用卡代还、反催收、征信修复等“服务”都处于相同的环节。早在多年前,就已经出现过多起类似的营销,甚至可以说是骗局。毕竟这些号称可以为借款人“重新制定分期方案,减轻还款压力”的服务,对于临近逾期、还款难的人来说确实有相当大的吸引力。

近两年来,多地监管部门发布相应风险提示与通知。比如北京银保监局去年就发布过提示,要警惕非法“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”陷阱。该提示指出,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冒充律师、银行员工或相关专业人士,在网络平台发布“全额免息”“征信修复、洗白”“专业反催收”等虚假或误导性信息,编造虚假成功案例,删除不利评价,以“维权不成功不收费”等虚假承诺,欺诈诱骗消费者。甚至有非法组织或个人谎称处置债务,诱骗消费者获取其个人敏感金融信息,并向消费者收取高额的代理费、咨询费或手续费。

显然,这些非法代理行为存在多个风险,其中包括个人信息泄露隐患多,个人信用受损影响大,个人资金损失风险高,不仅会加重个人债务,还会对个人征信产生不利影响,甚至面临伪冒办理、被动参与洗钱等违法犯罪的风险。

说到底,消费者应认清全面清晰了解信用卡功能避免“冲动消费”“过度消费”,避免造成个人钱财和信用“两空”才是王道。

  • 信用卡信息咨询
  • 扫码添加微信
  • weinxin
  • 年心网络
  • 扫码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产品
  • weinxin
嘉联立刷
avatar